在鄉村振興國家戰略引領下,江西應用科技學院“贛青向北”思想宣講團來到祖國北部地區遼寧省沈陽農業大學小漿果示范基地,以問題解決為導向,將課堂搬到田間,用科技賦能農業,開展以“尋根、破土、結果”為脈絡的青春助農行動,將青年力量轉化為推動農村發展的鮮活實踐。
(圖為團隊成員在大棚內與小漿果合影)
鄉村振興戰略是我國當前及未來一段時期的一項重要任務。漿果資源的寶庫——東北地區,不僅栽培歷史悠久,還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小漿果作為當地農業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較高的營養保健價值、獨特的口感風味、良好的加工性能以及較大的市場潛力,對于推動鄉村振興、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葉脈發黃是缺鎂,得補硫酸鎂!”。溫室大棚內實踐團成員們化身“田間學徒”,他們翻土壤、測糖度、辨病斑,跟隨果農師傅學習實踐。無論是葉脈發黃的診斷,還是掛果、疏花、疏果的學習,成員們針對東北嚴寒氣候,整理出20余條實用管理筆記,將青春智慧融入黑土地。
(圖為團隊成員觀察漿果成熟狀態)
“摘樹莓要托住果蒂,輕擰就落!”果農師傅手把手示范,方言指導混著晨露滴落聲,成為田間最生動的課堂。成員們鉆進大棚,輕點枝頭,裝筐的漿果顆顆飽滿,為提升效率,他們自制“采摘路線圖”,分揀時按大小、成熟度分級,進行采摘。一位老果農豎起大拇指:“這幫孩子干活,那叫一個利索!”
(圖為團隊成員進行助農直播)
直播間搬進果園,青年主播們架起手機,將晨露灌溉的鮮果推向全國。“老鐵們看這樹莓,咬下去汁水豐盈!”不同于精心搭建的直播間,他們把手機支架直接架在果樹旁,讓觀眾“云逛”采摘現場,“您瞧這果蒂,捏這果肉,軟乎但不塌,這才是最好的!”從冷鏈直達的科技保障到產地直供的實惠價格,試吃、答疑、砍價三管齊下。這場帶著泥土氣的直播,正悄悄織就一條連接城鄉的“數字絲帶”,而攥著絲帶的,是這群把青春扎進泥土里的應科青年。
從苗棚到枝頭,從指尖到屏幕,成員們深刻體悟到“振興”的分量——它不是掛在墻上的標語,而是蹲在苗棚里記的10頁筆記,是彎著腰在藤蔓間摘的每一顆果子,是舉著手機在太陽下說的100句“家人們看這里”。
“土地不會騙人,你往土里種什么,它就還你什么!”實踐隊員張欣怡望著長勢喜人的紅果說道。新時代青年正用行動證明:土地不會辜負每一滴汗水,青年不會辜負每一次扎根。(林子安、胡慧歡、吳凡)
(圖為團隊成員與小漿果示范基地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