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快推進鄉村振興,羅浮鎮在實踐探索中走出一條新路子。近年來,羅浮鎮聚焦強化組織力、發揮先鋒力,推動黨建與強村富民、文旅融合、基層治理深度融合,構建起基層黨組織統領、黨員干部一線聚集、廣大群眾自主參與的鄉村振興動力體系,以“強基、賦能、提效”“六字訣”,實現集體經濟、文旅融合、治理效能多維度提升。
組織強基促增收。優機制凝共識。建立“一事一議、一月一議”議事制度,結合“黨員進網格井岡議家親”活動,收集強村富民發展意見建議327條,并分類梳理,通過村民評議、支部初議、黨委決議“三議”程序,凝聚發展共識,形成系統性發展規劃。建立黨政主官掛帥、班子成員“雙線”抓落實、鎮村干部齊參與的強村富民工作機制,黨員干部帶頭認領資源整合、項目建設、宣傳推廣等專項任務,“清單式”推進。搭平臺提收入。鎮黨委牽頭組建成立“1+7”村投公司,在市場主體引進、特色農產品銷售、村集體資產運營等方面提供統一指導服務,羅浮鎮以“黨支部+產業基地+農戶”模式,按照公司經營、村集體入股方式建成井岡蜜橘基地200畝、藥食兩用百合基地300畝、油茶產業基地500畝,2024年帶動村集體經濟收入增加50余萬元,解決周邊村民務工就業80余名,戶均增收2萬多元。聚人才強支撐。鎮黨委牽頭,與井岡山國營綜合墾殖場有限公司黨委互商,組建黨建聯合,通過組織共建、隊伍共抓、事務共商聯建共建,特別是發揮墾殖場農技人才優勢,組建以黨員農技專家陳重山為帶頭人的“農技指導服務志愿服務隊”,吸收種植養殖農技專家20名,為全鎮農業生產提供技術支撐,形成“技術下沉、人才共育”機制。
黨建賦能興產業。資源整合串點成線。依托“長古嶺村—文泉村—石市口村”示范環建設,以農文旅產業為重點,打造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示范帶。組建示范帶建設“吉先鋒”黨員突擊隊4支33人,完成土地流轉737畝、征地拆遷39000余平方米,建成以長古嶺靜溪谷、文泉現代農業產業園、石市口長征研學基地為核心的農文旅產業示范帶,串聯形成“夜間露營+生態觀光+研學旅行”沉浸式體驗路線。主體培育聚沙成塔。黨組織牽頭組建成立羅浮鎮農業產業協會、鄉村旅游協會等社會組織,統一指導、協調、管理和服務農文旅產業發展。在鎮中心區,以土山村黨支部為核心,以村民為主體,創建“井岡紅宿羅浮居”民宿品牌,黨員帶頭建設羅浮江南民宿群,因地制宜分批開發建設民宿34棟床位430個,與米蘭花酒店、靜溪谷民宿形成“高端旅居+普通住宿”旅游接待體系。宣傳推介揚優成勢。構建“線上+線下”宣傳矩陣,強化農文旅產業點宣傳推介。聯合格力集團策劃舉辦“靜溪谷喚醒之夜”音樂會,并作為2025井岡山第十六屆杜鵑花節分會場宣傳推介。規劃建設“井岡山之夜”萬人紅歌煙花音樂會,通過“交響樂+紅歌傳唱+音樂煙花+實景體驗”四維融合模式,打造“沉浸式”唱紅歌賞煙花體驗地標,以煙花盛會持續引流,助推羅浮鎮文旅產業發展。
服務提效優治理。創新機制破難題。創新實施“1+N”黨員聯戶包事制度,將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普法宣傳、移風易俗等事項列入“包事清單”,形成黨組織共建、黨員共管、活動共聯、資源共享、服務共擔、難題共解的“六共機制”。轉變作風聚民心。實施“連心、暖心、舒心”工程,搭建志愿服務、關愛幫扶、文化惠民“三大平臺”,通過開展群防群治志愿服務、“一老一小”一對一結對幫扶、新時代文明實踐文化惠民活動,搭起黨群干群連心橋、暖心屋、舒心港,以“三心”服務獲得群眾“百分”滿意。挖掘力量促和諧。發揮鎮域內退休干部群體分布廣、數量多的優勢,挖掘老教師、老醫師、老技師、老律師、老工程師等“銀發”力量60余名,按照量力而行原則,引導參與助學、義診、助農、糾紛調解、工程建設等社會服務,助力羅浮鎮經濟社會發展。(通訊員:錢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