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傍晚,南昌市西湖區桃花河畔微風拂面。一到九洲橋下運動空間,記者便被撲面而來的活力感染——孩子們的嬉笑、球拍的脆響和跑鞋摩擦地面的聲音交織在一起。據了解,自7月12日投用以來,來這里休閑運動的市民日均約2000人次。
沿彩色標識的400米環形塑膠跑道前行,地面柔軟而富有彈性。正在慢跑的市民王女士戴著運動手環,額角沁汗卻笑意盈盈:“以前晚上跑步,要么繞小區轉圈,要么擠公交去幾公里外的體育館。現在下樓走3分鐘就到,橋下曬不到淋不著,夏天還特別涼快。”跑道旁的300米游步道上,市民或散步或推嬰兒車閑聊,小夜燈亮起,平添幾分溫馨。
滑板U池區成為年輕人的競技場。愛好者小陳加速騰空、穩穩落地,引來陣陣歡呼。“以前在街頭練板不安全還常被驅趕。這里坡度專業、燈光到位,氛圍就像賽場!”附近的兒童專用賽道上,10歲的張晉儀踩著滑板靈活穿梭,“這里有卡丁車區和體適能賽道,我能玩大半天!”一旁的母親李女士欣慰地說:“以前橋下全是碎石垃圾,現在改造成公園,孩子每天都盼著來。”
全民健身區內,匹克球擊球聲清脆響亮,平衡板區域有專人指導動作。全長857米的橋下空間被高效利用,2公頃區域內分布著籃球場、網球場、卡丁車區等9個特色場地,滿足不同年齡段市民的需求。
“這片曾經的城市‘邊角料’,如今成了市民的‘幸福園’。”南昌市西湖區教體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該項目通過市場化運營保障公益屬性,兼顧運動與休閑功能,目前運營良好。
天色漸暗,場地兩側的LED燈逐一亮起,暖黃光線籠罩整個空間。跑道上身影不絕,親子樂園笑聲回蕩。這座藏身橋下的“口袋體育公園”,承載市民對健康生活的向往,也成為南昌城市更新中一道生動的民生注腳。
江西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