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无码-久久人人爽爽人人爽人人片AV-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无码AV无码免费专区

您當前的位置 : 大江網(中國江西網) > 小康

“避暑專線”帶火“清涼經濟”

奔小康頻道   2025-08-29 15:14  大江網-江南都市報  編輯:汪雙申  作者:

  今年暑期,南昌至靖安中源鄉站點巴士開通后,不少市民呼朋喚友結伴乘專線去避暑,“避暑專線”帶動“清涼經濟”迅速升溫。

  像坐公交一樣搭長途巴士去避暑,不只出現在南昌。放眼在江西,一趟趟長途大巴正成為城市與鄉村、機場與城區、車站與景區之間的連接紐帶,書寫著公路客運在轉型求生中的“江西探索”新篇章。

傳統長途大巴變身“避暑專線”。

  直達巴士帶動“清涼經濟”

  市民饒女士住在南昌市青山路附近,今年暑期她陪著母親“定居”在靖安避暑,如果有事需要趕回南昌,就坐直達的站點巴士回來,第二天又在家門口坐車返回。她感慨道:“以前去中源鄉,要么是兒子請假開車接送,油費加過路費要200多元,要么得拼車,70元一個人,擠得慌。”如今,她刷手機購票,在家門口上車,全家出行成本壓縮至百元內。“像坐公交一樣方便,多好啊!”

  據江西長運工作人員介紹,中源鄉是宜春市海拔最高的鄉鎮,夏季平均氣溫只有22℃至26℃,距離南昌市區114公里,是南昌人首選的避暑勝地。當地民宿產業發達,但此前游客出行多依賴私家車,存在出行方式單一、家庭出游不便等問題。江西長運從今年5月份著手對接當地政府,深入調研居民出行痛點。6月,與中源鄉民宿協會就站點巴士項目開展深入溝通交流,最終確定了線路的站點布局,于7月11日開通“避暑專線”。

  “每日一班,早出午歸,在南昌是8時30分發車,在中源鄉是14時開啟返程,契合游客‘清晨出發、午后休整’的避暑習慣,同時預留充足游玩時間。”該人士表示。

  “這趟站點巴士乘客最大的特點是家庭出游較多,不少是年輕人帶著家里的老小去避暑。”該工作人員介紹,線路開通后,當地民宿入住率飆升,白沙坪度假村等站點周邊民宿預訂量增長30%,部分熱門房型要提前半月鎖定。

  站點巴士逐步轉向“旅游大巴”

  南昌至靖安中源鄉的“避暑專線”,是江西公路客運企業在開行站點巴士方面的一個全新探索。

  去年夏天,南昌往景德鎮方向的首條站點巴士開通后,站點巴士對比傳統大巴的優勢愈加明顯,上車點覆蓋面廣,途經熱門方向,線路市場需求大……此次南昌與中源鄉之間開行這趟“避暑專線”,又給站點巴士增加了新標簽。根據季節特點,開通旅游熱門方向的專線,無疑是給熱門景區帶來更多的流量和關注。

  今年8月,趁著暑期旅游高峰,吉安至武功山(羊獅慕)、井岡山機場至井岡山景區開通站點巴士,其中從吉安前往武功山提前購票可享9.9元優惠票價。

  站點巴士的運營范圍,從城市到景區、從車站到景區……正在不斷延伸觸角,從景德鎮開往洪巖仙境、廬山西海的新線路也在前不久開通。

  很多網友詢問,類似“避暑專線”這樣的季節性火爆線路,是否可以延伸到其他場景呢?例如秋天采摘專線、冬天滑雪專線、春天賞花專線……對此,江西公路客運企業表示,下一步線路的規劃設計將盡量滿足市民和游客出行需求,相應線路產品還在規劃中。

  從公交化到“一站到家”

  在傳統公路客運轉型的路上,除了增設站點,實現公交化運營,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打通旅客出行的“最后一公里”。

  前不久,南昌昌北國際機場宣布,南昌機場至九江定制客運班線正式推出升級版“一站到家”出行服務。通過“動態規劃”的“門到門”接送服務,全方位提升旅客從機場到家門、從家門到機場的便捷出行體驗。細看這條定制客運班線的開行方案:每日運行約18個班次,服務時段精準覆蓋9:00至20:30抵達南昌機場的所有航班;抵達南昌機場的旅客,在購票后僅需清晰登記最終目的地信息,工作人員將現場逐一核對確認,隨即依據該班次所有乘客的下車點,智能規劃最優行車路徑;每名乘客將被精準送達距其目的地最近的安全合規停靠點(指定的居民小區門口、下榻酒店附近、目標商圈周邊等)。

  不知不覺中,理想化的公路客運方式已經“照進現實”。

  “以前,我們去外地旅游,預訂酒店的時候,經常要問清楚是否有接送服務。現在,從機場跨城實現了一站直達,很方便!不知道這一類線路能否進一步延展?”市民張先生感慨道。

  從“避暑專線”帶火“清涼經濟”,到吉安至武功山的優惠班次、南昌機場至九江的“一站到家”服務,江西公路客運的轉型實踐,正打破傳統大巴“固定站點、單一線路”的局限。它以“公交化”為基礎,用靈活的站點布局降低出行成本,以季節性專線對接多元需求,靠“門到門”服務打通出行堵點,不僅讓公路客運重新成為連接城市與鄉村、車站機場與景區的“活力紐帶”,更探索出一條“交通賦能消費、服務創造需求”的轉型路徑。公路客運或將不再只是“出行工具”,更是激活區域消費、滿足民生需求的重要載體,為交通行業的轉型發展提供更多“江西樣本”。

  文/圖 江南都市報全媒體記者章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