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羅烜)為基層減負,關乎民生福祉、干部作風,關乎抓落實的成效和水平。要對癥下藥,大力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讓基層干部能夠“輕裝上陣”。
思想減“袱”,樹牢正確政績觀。當前,一些地方的紅頭文件減少了,但情況簡報、工作提示、征求意見、微信指令變多了,“紅頭”換了門面變“白頭”。本該精簡的會議,被拆解為培訓交流會、工作調度會、現場座談會等。這些情況看似為基層減負,實則掩蓋了矛盾和問題,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究其原因,在于少數領導干部政績觀錯位、責任心缺失。對此,務必在解放思想上下功夫,自覺抵制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歪風。要樹立“為民造福是最大政績”的鮮明理念,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不斷夯實堅定信仰信念、保持政治本色的理論基礎。要時刻踐行宗旨意識,堅持人民至上,永葆一顆為民之心,要時刻將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民生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
職責減“縛”,完善履職事項清單。“上面千條線,底下一根針!被鶎幼鳛榛鶎又卫淼淖钋把兀ぷ鞅揪颓ь^萬緒,如果職責邊界不清、權責不一致、責能不匹配,讓基層干超出其能力范圍的事,往往導致基層“小馬拉大車”。為基層減負就要構建清晰的權責框架,需要厘清基層職責邊界,建立健全權責清單,明晰“誰來干”“干什么”“怎么干”,做到人按職責干、事按制度辦。要制定鄉鎮(街道)依法履職事項清單、協助辦理事項清單、履職負面事項清單,明確基層組織職責范圍,把鄉鎮(街道)從沒有邊界的屬地責任中解脫出來。同時,把與鄉鎮(街道)工作沒有直接關聯的、鄉鎮(街道)無力承擔的、長期在基層“空轉”的事項一律上收,并明確承接方式,確保事項收回后工作不落空、有人管。
制度減“復”,健全科學獎懲機制。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具有頑固性和反復性,只有強化標本兼治、源頭治理,建立健全長效機制,才能持續深化拓展減負成果。要帶頭轉變工作作風,形成求真務實、清正廉潔的新風正氣,去除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枷鎖”,減輕“考核過多、留痕過度”的負擔,緩解“多干多錯,不干不錯”的心理壓力,確保減負真正聚焦基層、貼近基層、服務基層。要讓基層干部從繁文縟節中解脫出來,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深入群眾、了解民情、解決實際問題,形成更加濃厚的實干氛圍,更好為人民群眾服務。要對官僚作風嚴重,不作為亂作為的干部進行嚴肅處理,對在工作中表現突出、成績顯著的干部給予獎勵和表彰,以先進典型為“標桿”、以反面案例為“鏡鑒”,確保獎懲機制真正起到激勵和約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