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无码-久久人人爽爽人人爽人人片AV-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无码AV无码免费专区

家園美了 腰包鼓了 風氣好了

奔小康頻道   2025-08-07 15:58  江西日報  編輯:龔文婷  作者:

  盛夏時節,蓮花縣坊樓鎮沿背村生機盎然:將軍水渠畔綠蔭如蓋,村道潔凈如洗,民宿院落里歡笑聲交織成歌。74歲的村民謝志飛坐在村祠堂石凳上,對著眼前的景象笑意盈盈:“從前電線纏成蜘蛛網,雨天一腳泥,年輕人往外跑;如今路平燈亮,大家都愿意回村發展——這日子,越過越有盼頭。”

  這個曾頂著“貧困村、經濟空殼村、黨組織渙散村”三頂帽子的山村,如今接連被評為“江西省文明村鎮”“全國文明村鎮”,而這一切都源于精神文明建設的春風化雨。

  從“臟亂差”到“風景線”

  沿背村藏于蓮花縣群山之中,是當地有名的大村,曾經村居環境一言難盡。老黨員歐陽金嬌至今記得,10年前的村子,牛欄豬圈散落在房前屋后,污水順著土路漫成溝,空中電線纏成網,外村親戚來串門,車都不愿往村里開。

  轉折始于2015年村“兩委”換屆。新班子上任后的“第一把火”,就燒向了環境痼疾。村黨總支書記蘇根林帶頭拆了自家的老房子和雜物棚,黨員們緊隨其后。“有村民拆牛欄時偷偷抹淚,可看著村里一天天清爽起來,后來還主動幫忙做鄰居的思想工作。”蘇根林回憶。

  兩年攻堅,村里的牛欄豬圈全部被拆除。緊接著,水泥路通到了家門口,綠化帶里新栽的苗木抽出新枝。為守住這份來之不易的整潔,沿背村筑起了“三道防線”:保潔員清晨清掃,91戶脫貧戶負責自家周邊50米“責任區”,黨員干部分片督查兜底。

  2022年起,“三線下地”“白改黑”等工程讓村居環境再度升級。“路面平了,小孩騎車不摔跤;電線埋了,抬頭就是藍天白云。”村民謝坤對這些變化贊不絕口。如今的沿背村,道寬樹綠,屋舍錯落,河道清澈。“現在城里親戚來了,都夸咱們村干凈漂亮,是道風景線。”歐陽金嬌滿臉自豪。

  從“往外跑”到“往回奔”

  環境煥新后,如何讓日子富裕起來?沿背村把目光投向了沉睡的紅色資源。

  2016年,沿背村深挖紅色底蘊,在萍鄉市委組織部的幫扶下建起全國黨員培訓基地,后發展為甘祖昌干部學院,吸引全國各地的黨員干部前來學習。紅色培訓像一粒種子,催生出民宿、演出等一連串產業。

  “以前在深圳打工,一年攢不下多少錢。”村民劉栢文如今是村里三號民宿的老板,提起現在的日子他眼中閃出光芒,“旺季一個月能掙上萬元,還能照顧小孩。”為了讓民宿產業走得更穩,沿背村成立紅沿農業專業合作社,統一分配客源。“現在比的不是價錢,是衛生干凈不干凈、紅色故事講得生動不生動。”劉栢文說,如今,大家的服務意識不斷提高,民宿產業也越做越紅火。

  紅火的產業讓村民們的“錢袋子”鼓起來了: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從2014年的1萬多元,躍升至2024年的234萬元。更讓人欣喜的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像劉栢文一樣回到村里,在家門口實現增收致富。

  從“老規矩”到“新風尚”

  “以前村里有事,要么生悶氣,要么吵翻天。”村民甘磊林的話,道出曾經的鄉風難題。如今的沿背村,有事就去議事坪成了新風尚。大家圍坐一起,敞開天窗說亮話,道理越辯越明,心氣越聊越順。

  2024年,沿背村聯合周邊5個紅色名村成立“大沿背”片區聯合理事會,16名有威望的“五老”人員成了村民和政府溝通的橋梁。當年,理事會開了43場議事會,梳理出71條村民需求,目前已落地解決63條,得到大家一致好評。

  更讓老人們暖心的是,村里推行黨建+居家養老服務“1234”工作法。“每天花5塊錢,兩頓熱乎飯就能送到家里。”困難老人甘來昔感動地說。

  夕陽西下,沿背村文化廣場上,孩子們的嬉笑聲、民宿里的談笑聲、老人們的聊天聲交織在一起,像一首歡快的田園交響曲。從環境整潔到日子紅火,從人心凝聚到鄉風文明,精神文明建設的春風,不僅吹美了沿背村的環境,更吹暖了村民們的心窩。

  江西日報全媒體記者 邱玥 陳記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