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處理好城鄉關系,實現城鄉共同繁榮,是中國式現代化征程中必須答好的時代考題。省委十五屆八次全會提出,要優化城鄉要素配置,著力構建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為我們下一步破難題、開新局指明了方向。
長期以來,大量資金、人口、技術等發展要素不斷匯集于城市,在推動城市經濟和社會蓬勃發展的同時,也相應造成了農村人口流失、資源短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既要理順“城”這一邊,更要顧好“鄉”這一頭,不能一邊是繁榮的城市、一邊是凋敝的農村。破解這一難題,關鍵在于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促進城鄉要素雙向流動,不斷縮小城鄉差距、地區差距、收入差距,實現城鄉共同繁榮。
必須以更高標準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城市是現代化的重要載體,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我們要深入貫徹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順應城鎮發展規律和人口流動趨勢,健全推進新型城鎮化體制機制,建設創新、宜居、美麗、韌性、文明、智慧的現代化人民城市。要堅持以人為本理念,既做好城市規劃建設的“面子”,更夯實城市運行治理的“里子”,大力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全面加強科學化、智能化、精細化城市治理,有效解決交通擁堵、污水處理等“城市病”,內外兼修提升城市功能品質,讓城市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縣城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中承擔重要功能。要因地制宜發展壯大縣域經濟,培育一批經濟強縣、農業強縣、文旅美縣、生態名縣,持續增強縣城承載能力,更好發揮縣城連接城市、帶動鄉村作用。
必須深入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不管工業化、城鎮化進展到哪一步,農業都要發展,鄉村都不會消亡,城鄉將長期共生并存。我們要學好用好“千萬工程”經驗,完善強農惠農富農支持制度,持續激發農村發展活力。要扭住農業產業化這個關鍵抓手,深入實施農業產業化“雙百行動”,不斷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要壓實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抓好中晚稻等秋糧生產,力爭全年糧食產量達436億斤。當前有效銜接工作進入最后沖刺階段,要切實抓好考核反饋問題整改,做好有效銜接各項工作,長久守牢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底線。要加快“四融一共”和美鄉村建設,完善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規劃建設管護機制,推動教育、醫療、養老等優質公共服務資源向鄉村延伸覆蓋,讓農民群眾就地過上現代文明生活。
促進城鄉共同繁榮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更是一場持久戰。我們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省委全會的決策部署上來,以更高視野、更大格局打好政策協同的“組合拳”,在贛鄱大地上加快形成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生動局面。
江西日報全媒體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