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弋陽高新區內,企業增資擴產、攀“高”逐“新”的項目建設熱潮正奔涌升騰。
走進江西巴頓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二期項目建設現場,只見工程車輛穿梭不停,腳手架林立,工人們正揮汗如雨,忙著進行設備的安裝、調試。項目負責人告訴記者,巴頓二期主要建設年產10萬噸鋅合金生產項目,預計達產達標后,可實現年主營業務收入50億元。
從事制革生產的江西煌朝裝飾材料有限公司,二期新建的3棟廠房、1棟辦公樓即將封頂。該公司總經理呂章財介紹,二期項目建成后,將增加7條更先進的水性涂布和人造革生產線,可實現主營產品的升級換代。近年來,伴隨弋陽縣龍頭企業“倍增計劃”的大力實施,園區企業投資加碼、項目上新的“二期現象”已蔚然成風,康恩貝、六鼎、國泓、禺山、宏業等一大批企業紛紛開工擴產二期,錦輝、鼎晟、耐華等企業二期項目也在加緊規劃、落子布局,有力推動了當地產業延鏈升級、集聚發展。
企業一次次用真金白銀投下信任票,敢于在弋陽加碼投資、創業發展,背后的成因何在?“把現有企業服務好、培育好,就是最好的招商引資。只有用真心換恒心,以‘營商’換‘贏商’,真正讓一個個企業從‘頭回客’變成‘扎根人’,才能形成近悅遠來的良好發展局面。”弋陽縣委主要負責人一語道出“真經”。
優化各種辦事流程,是推進項目建設的關鍵之舉。近年來,弋陽縣持續深化省級開發區全鏈審批賦權工作,按照“成熟一批、賦權一批、應賦盡賦”的原則,下放52項審批權至弋陽高新區“二號章”,推出“容缺受理”、幫辦代辦、項目聯審聯批等一系列舉措,使項目入園審批縮短至3天內。
“現在基本實現了‘園區事項園內辦結、企業辦事不出園區’。”弋陽高新區管委會主任鄭珊告訴記者,去年以來,該高新區累計為78家企業辦理用地規劃許可證、工程規劃許可證、不動產權證、營業執照、稅務登記等證照123項。
在辦事流程上做“減法”,在服務企業上做“加法”。圍繞加快構建“1+3”現代化產業體系,弋陽縣想企業之所想,深入推進產業鏈招商、以商招商,讓企業的部分原材料實現就地采購、穩定供應,助力企業降本增效。同時,建立健全工業項目全生命周期服務機制,實施“弋呼必應”掛點服務;建立“商會點單、園區接單、政府買單”服務機制,發揮商會平臺作用,全力構筑營商環境“引力場”。
“我們把自己定位為企業的貼心‘娘家人’,及時解決企業生產許可、指標要素等方面問題,重大項目實行頂格協調、頂格推進。”鄭珊介紹,企業投產后,該縣還在每家規上企業或重點培育企業建立安商服務小組,小組由一名縣領導、一名縣直單位科級領導、一名鄉鎮主要領導和一名聯絡員組成,掛點服務干部每月定期走訪服務企業,及時收集園區發展建議及企業訴求,將責任壓實在企業投產期、達產期、擴產期等各個階段。僅去年,園區就收集解決企業問題198條、建議73條,完成率達98.9%。
“掛點的干部經常上門服務,聽取意見建議。企業一旦遇到困難,有專人及時幫忙協調解決,現在越干越有信心了。”江西六鼎新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園區商會會長周丹感慨道。針對企業的精準融資需求,他提出了借鑒外省經驗、一棟廠房辦一本不動產權證的“分棟辦證”建議并很快被采納,讓不少中小企業從中受益。
“落戶弋陽5年來,從租賃廠房到自建廠房、從一期到二期,企業快速發展壯大。”周丹笑著告訴記者,目前,公司總投資2.5億元、年產2萬噸高端針織布及服裝面料的二期項目正加快推進。滿懷信心的他還主動化身為“招商大使”,招引來了上游企業江西弋中新材料有限公司,助力全縣紡織產業鏈形成了20多家企業的集聚效應。
有事有人幫、無事不打擾。針對“三不管、多頭管”“看得見、管不著”“條塊分割”等監管難題,弋陽縣還對“二號章”進行延伸,大力推進綜合行政執法改革,設立園區綜合執法辦,市場監督管理局、住房城鄉建設局等5個職能部門賦權40項,生態環境局、應急管理局、交警中隊等單位派干部入駐園區委托執法,實現“一支隊伍管執法”,最大限度降低對企業的干擾,讓企業安心生產、舒心發展。
“穩經濟的關鍵是穩企業。我們嚴格落實‘企業安靜期’,推行涉企檢查‘零打擾’,除因安全生產、環境保護和突發事件等特殊原因,任何部門和單位不得在‘企業安靜期’內實施檢查。”鄭珊說,去年在執法工作效率提升近50%的前提下,園區涉企檢查較上一年減少43次,頻率下降42.16%。
如今,伴隨一個個二期乃至三期項目的開竣工,弋陽工業經濟正迸發出傳統產業“開花”、新興產業“成蔭”、未來產業“拔節”的蓬勃活力,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能。去年,該縣實現工業營收245.6億元,增長15.9%;今年1至5月,全縣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0.2%,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8.4%。
江西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弛 余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