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靄沉沉,瀘溪河嗚咽。1月15日6時30分,第十一屆、第十二屆和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資溪縣烏石鎮新月畬族村黨支部原第一書記蘭念瑛同志遺體送別儀式在新月畬族村舉行。除本村畬民及周邊村民外,來自浙江、廣東、福建等地蘭念瑛的親朋好友、蘭氏宗親、畬族本家等也自發來到新月畬族村送別。
“全國‘三八綠色獎章’獲得者”“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脫貧攻堅獎貢獻獎獲得者”……這一長串榮譽的背后,是蘭念瑛一生情系畬鄉、為民服務的寫照。
鳳凰是畬族信仰的圖騰,村民非常認可和敬重蘭念瑛,親切地稱她為“金鳳凰”。2024年1月8日0時20分,這只“金鳳凰”永遠離開了她摯愛的畬鄉,享年66歲。“從她去世當天開始,每家每戶每晚都有人自發前來邊哭邊唱畬族歌。”新月畬族村黨支部書記蘭秀林悲痛地說。
一心為民的初心
“念瑛書記是熱心腸、大好人,多年來無私幫助我這個外地人。”聽到蘭念瑛去世的消息,資溪縣株溪采育林場69歲的咸大林第一時間趕到蘭念瑛家中,剛到門口就號啕大哭,“撲通”一聲跪在蘭念瑛靈柩前。
咸大林年輕時從山東來到資溪落戶,與當地姑娘吳春梅相愛,在該縣民政局登記結婚時,由于個人戶口原因辦不了結婚證,當天在民政局辦事的蘭念瑛看到后,立即協調幫他辦好了結婚證。后來,咸大林養殖蜜蜂因銷路而發愁,蘭念瑛又主動上門幫他銷售蜂蜜。
回憶起蘭念瑛,村民鐘東林滿臉悲傷。他以前在外地工作,難以照料不能正常生活的妻子,是蘭念瑛幫他聯系到村辦企業工作。如今60多歲的鐘東林在村里畬酒廠工作,每月有4000多元收入。“這幾天我一直在念瑛書記家中,陪著她的家人,這是我唯一能做的事。”鐘東林說。
“念瑛大姐這么多年把我當作家人,帶我看病,幫我致富。”村民蘭啟貴熱淚盈眶。今年62歲的他因疾病干不了重活,孤身一人生活。為幫助蘭啟貴,蘭念瑛提請村委會研究,優先聘蘭啟貴為生態護林員,讓他每年有1萬元的穩定收入。村里發展旅游后,蘭啟貴又被安排到民俗文化表演隊工作。
強村富民的夙愿
20世紀60年代末,11歲的蘭念瑛跟隨父輩,從浙江省新安江遷到我省資溪安家落戶。
村民多年來過著“紅薯當年糕、辣椒作油炒、火盆是棉襖”的貧困生活。“一定要想方設法讓村民們擺脫貧困,過上好日子。”年輕時的蘭念瑛暗暗下決心。
1995年新月畬族村設立行政村,蘭念瑛全票當選村委會主任,又先后擔任村黨支部書記、第一書記。
蘭念瑛一直奔走在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路上。她首先動員村民種植苗木,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以個人名義和50戶村民簽訂合同,村民只管種植苗木,成熟后她以市場價收購,所有風險由自己承擔。為了搶到市場和訂單,第一年蘭念瑛跑遍了江西省,有一次連續28天都睡在車上。如今,村里苗木種植面積達1000多畝、品種50余個,年產值突破350萬元,僅此一項,讓全村畬民人均年增收超1萬元。
2018年,新月畬族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為進一步壯大村集體經濟,帶動畬民致富,2019年底,蘭念瑛爭取上級項目資金169萬元,在村里建起了畬酒廠、畬茶坊,在企業務工的村民每月收入超過3000元。如今,村企生產的畬酒“紅曲飲”“三月三”,已成為省內特有的少數民族品牌。
牢記囑托的奮斗
2015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江西代表團審議時,與蘭念瑛親切互動。“農家樂辦起來了嗎?”“高速公路通到你們那里了吧?”總書記的話,既是問詢,更是囑托。當晚,蘭念瑛激動得睡不著,反復思考該如何完成總書記的囑托。從那時起,她將大量心血放在了“游”和“路”上。
新月畬族村群山懷抱,蘭念瑛積極為打通拓寬富民強縣的“致富路”奔波。2015年底,新月畬族村到縣城的路擴寬了,隧道也打通了;2017年元旦,穿越資溪全境的資光高速公路建成通車,連通三清山、龍虎山、大覺山、武夷山等著名景區,而新月畬族村就在這條風景帶上。
乘著資溪縣發展全域旅游的東風,蘭念瑛請建筑設計專家對村莊進行了規劃設計和改造提升,完善了基礎設施,并發掘、整理畬族民俗文化,打造了畬族民俗風情游、鄉村特色游等旅游產品。新月畬族村先后獲評“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首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等。如今,新月畬族村村民人均年收入達2.1萬元。
“我們一定要把‘苗木產業+鄉村旅游’強村富民之路走得更實更好!”這是2023年12月初蘭念瑛最后一次回到村里,和蘭秀林一起探討新月畬族村2024年發展方向時說的話。
“看著村里一天比一天好,我們非常感謝念瑛書記,她是永遠活在我們心中的好書記。”送別蘭念瑛后,村民蘭陳梅久久不愿離去。
謝龍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