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網/大江新聞客戶端宜春訊 (江西日報全媒體記者鄒海斌)“又來了一批西班牙的訂單。”2023年12月24日,在宜春市袁州區水江鎮的山旮旯里,鼎炫假發廠負責人曾德富熟練地在網絡上與海外訂購商交談。“您會西班牙語?”記者好奇。“不會,但手機里有翻譯軟件,跟外國人交流起來很方便。”這位憨厚的農民掏出手機,用手指劃著屏幕。他說,共建“一帶一路”是好機遇,我們山里老表也要學會跟外國人打交道做生意。
水江鎮是袁州區最偏遠的山區鄉鎮之一。為推動鄉村振興,水江鎮堅持“走出去”“請進來”,引導一批在外創業的新鄉賢返鄉創業,帶回資金、技術和訂單。小洞村村民曾德富在浙江義烏做假發多年,2018年返鄉創辦了水江鎮第一家假發廠,把假發生意做到了國外。
水江鎮產的假發走出了國門,走向了“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這讓更多水江農民大開眼界,躍躍欲試。為鼓勵農民返鄉創業,水江鎮樹立開放理念,為返鄉農民創辦假發廠提供土地、電力、金融、物流等要素保障。經精心培育,一家家假發廠如雨后春筍,在小洞、新村等村冒出來。
水江鎮的假發產業是來料加工和生產,工藝簡單且環保。“男人一戴立馬變帥,女人一戴立馬變美。”曾德富風趣地形容假發產業是“秒變產業”。這里生產的假發,實為五顏六色的發飾,主要銷往“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在歐洲、非洲和東南亞等地很受歡迎。
農民抱團發展,產業越做越大。水江鎮黨委書記蘇城杰告訴記者,這幾年有100多位在外就業創業的水江農民陸續返鄉,在家門口辦起了92家假發廠、35個作坊式加工點,僅2023年就新增假發廠34家,假發產業形成規模,效益可觀。
敞開山門,拓寬國際視野,水江農民大膽進軍跨境電商賽道,靈活引進培育電商人才。他們多采用B2C跨境電商模式,面向全球銷售假發產品。目前,該鎮有15家假發廠從事跨境電商業務。據水江鎮產業辦統計,去年以來,該鎮出口假發2000余萬套,產值突破6億元。
假發產業是水江鎮的“草根經濟”,除了在廠里集中生產,還向家庭分包延伸。目前,全鎮有2200多人從事假發產業。在三溪元素發飾廠,60多歲的劉小蘭、黃秀蓮喜滋滋地透露,她們去年11月的工資分別是7900元、7600元。
“產業旺了,用工多了,農民的口袋也鼓了,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更強了。”蘇城杰說。據悉,水江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幅居全區前列。